助力冬奥志愿行动_北京中轴线助力申遗行动建议

最后更新于:2022-02-11 11:26:34

石景山区是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主运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技术运营中心、电力运营中心、制服和报名中心。它是北京冬奥会的“指挥大脑”和“大本营”。2月9日,在2022年新京报中心举办的冬奥会场馆服务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区长、新闻发言人齐春丽,介绍说,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 石景山区积极推进首钢北京公园工业遗址改造、首钢公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等奥运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竣工,为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形成了有力支撑。

“2008年,石景山区承办了北京奥运会的多项赛事,本届冬奥会是石景山区与奥运会的重逢。” 齐春丽表示,向世界呈现一届简单、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目标是全面履行石景山区属地责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持续优化场馆运营和活动组织,在住宿、餐饮、医疗、交通、防疫等方面全力提供服务保障。冬奥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高质量完成场馆建设任务。为服务北京冬奥会,石景山区积极推进奥运重点建设项目。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西十仓,这是首钢北京园区完成的第一个工业遗产改造项目;2019年底,首钢跳台滑雪台落成,成为北京赛区首个落成的新场馆。同时,在首钢公园建成了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包括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和冰壶四个场馆助力冬奥志愿行动,为国家队备战冬奥会提供了优质的训练场地。奥运会。尤其是2021年,经过石景山区三场“百日攻坚战”,石景山区成功实现了“工程项目基本就绪,城市环境全面改善,全力支持冬奥会”的目标。上述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形成了有力支撑。

二、建立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按照“保护全区外围、外围核心”的原则,石景山区把场馆运营保障作为整个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的核心,建立了区级服务保障指挥体系以“1个办公室17个团队”为主要框架。2022年1月20日,石景山区作战指挥系统全面启动。目前,各项服务保障运行平稳、高效、有序。

三、提供周到完善的赛时服务。1.加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保障能力,组建公共卫生保障小组,开展医疗防疫工作,提供消毒用品、消毒设备、测温用品等物资保障;加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周边道路秩序管理,严格执行总部周边缓冲区的核查管理;定期对水、电、热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维修,实时监控设施运行情况。2.为保障冬奥会住宿餐饮服务,全区已开设9家冬奥会服务保障酒店,并成立保障队伍进驻酒店开展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发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和快速检测试剂,为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依托阳光餐饮视频监控,实时掌握餐饮生产全过程,规范操作流程。3.做好冬奥医疗防疫工作,定期对闭环内区域进行消杀,开展日常核酸检测;派遣心理医生到酒店,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为奥运相关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陪伴。4.做好冬奥会交通保障工作,启动石景山交通站点闭环管理,细化闭环内外各类涉奥人员防控措施,以及在各种运输场景和环节,确保闭环中的人员“点对点、一站式”“运输”。

四、提升城市综合安防能力。在城市建设方面,石景山区高标准完成了冬奥会场馆周边和福石路沿线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整治工作。M11冬奥支线、S1线金安桥至苹果园、北新安路南段3条城市主干道同时开通,大大提升了冬奥会期间的交通保障能力,也意识到冬奥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目标。在城市运营和环境保护方面。成立专业的保障小组和应急小组,负责水、电、气、热、路、等,实现首钢园区内外部保障单位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志愿服务方面,全区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实现首钢园区内外部保障单位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志愿服务方面助力冬奥志愿行动,全区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实现首钢园区内外部保障单位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志愿服务方面,全区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志愿服务方面,全区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志愿服务方面,全区1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全区16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全区16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和47个重点社区站点全部投入运营,6700余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全部开始服务。该区还成立了“冬奥先锋党支部”,动员“老街区”志愿者队伍,全面营造安全、祥和、温馨的冬奥氛围。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进一步加强统一指挥调度,提升奥运服务保障精细化水平,统筹保障城市运行,全力做好冬奥服务保障工作。精神状态和最精致的服务保障。使命是为举办一场‘简单、安全、精彩’的冬奥会贡献石景山的力量。” 齐春丽说道。

北京看冬奥会_冬奥会后张家口房价会降吗

最后更新于:2022-02-10 12:45:58

俯瞰冬奥会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300天左右。北京赛区各大场馆准备好了吗?未来的冬奥会是什么样子?严格的防疫要求会冲淡体育赛事带来的欢乐吗?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测试来回答。

4月1日至6日,“相约北京”冰上测试项目已在北京5个冬奥场馆进行了为期6天的练习。几大场馆的冰面、硬件、场馆团队,以及助力比赛运行的高科技项目,都在各种压力下进行了实战测试。测试活动让运动员看到了冰面,让项目组看到了真实的赛场,让观众看到了高科技的神奇。从测试看未来,对冬奥会的期待会更多。

为冬奥练“冰”:制冰水高于饮用水标准

连日来,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冰立方和冰丝带速滑馆5大场馆,通过“遇见北京”的考验。 ” 冰测试事件。“那里的冰怎么样?” 是五个场馆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在国家体育馆,场馆执行主任雷明介绍,邀请顶级制冰师唐莫法特制冰,并从齐齐哈尔挑选了15家国产制冰师协助。多恩在三届冬奥会上都有制冰经验。

为了帮助国家体育馆制冰,多恩曾两次来中国参与制冰、混凝土冷却、喷漆、除冰的全过程。进行了培训。

冬奥队制作的冰面非同凡响。清华大学冰球队队长万浩源说北京看冬奥会,训练和比赛的时候,他一滑冰,就觉得国馆的冰面非常好。“从平整度到细腻度,都非常好。运球时,场上各个角度都非常平整舒适,这应该是我们参加过的所有比赛中滑过的最好的冰面。” 万浩远说。

在首都体育馆,场馆组长兰莉表示,今天第一身的冰不仅光滑细腻,而且没有雾气。他介绍说,第一具尸体使用了一种新技术来制冰。制冷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冷却制冰,能效提高20%以上;除湿热循环同时完成。

蓝莉介绍,当第一个身体接手2014年世界冰壶男子锦标赛时,几乎“看起来”。“原来我们投标的时候信心满满,但制冰机来了,却发现老馆里的设备陈旧,除湿功能不够,湿度太高,冰面“很容易起雾,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后来临时加了除湿。比赛完成只是因为设施。” 李兰说:“首益制冰技术可以保证冰面温差不超过0.5℃,制冰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用于除湿、制冰表面维护,

为了保证结冰的冰面不丢失,各个场地也使出了不同的招数。国家游泳中心,现在改造成“冰立方”,曾经是半透明的膜结构屋顶,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期间最美的场馆,但现在冰立方比赛大厅上方的屋顶已经看不到天空。

据介绍,由于冰壶对冰面的要求极高,阳光直射会影响冰面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场馆将膜结构屋顶进行了黑色化处理,在蓝色膜结构下覆盖了PVC膜,并用可拆卸的“外壳”覆盖了水立方。

IceCube 精心制作的冰面在测试活动中得到了运动员的认可。过去几天,“冰立方”已经进行了三轮12场冰壶比赛。北京混双二队队员乔伯宗表示,“冰立方”的冰面确实不错。“绝对是世界级的,而且很稳定,在上面比赛的感觉很好,这次测试赛是按照奥运标准进行的,很高兴有机会体验到这么高水平的硬件和服务,感受冬奥会的气氛,”乔博说。

为了打造如此舒适的冰面,冬奥会场馆各自为制冰水做文章。国体馆媒体副主任潘忠明介绍,国体馆的制冰设备按照最高标准部署,制冰水经过层层过滤。“可以说,制冰水不仅符合饮用水标准,甚至高于饮用水标准。” 潘忠明介绍,制冰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步骤是不能省的。“比如制冰,首先要冷却下面的混凝土层,不仅要保证一定的温度,而且还要冷却时间北京看冬奥会,否则很容易开裂。”

冬奥“练人”:中外“老兵”向新人传奥运经验

在采访和测试活动中,北京青年报记者结识了多位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外“老将”,他们也将奥运经验传递给了新一代。这些新人能否通过一次次的考验成长成熟,是冬奥会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

制冰时间比上次提前3天

在北京的5大冬奥场馆中,全部采用国外制冰机作为场馆的主要制冰机。比如,国家体育馆请来了唐·莫法特,曾服务过三届冬奥会;冰丝带国家速滑馆聘请了曾参加过五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加拿大人马克。在他们的团队中,全是中国学徒。

跟随马克学习制冰的学生是专门为大学生培养的制冰人才。他们来自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双冰场”制冰人才订单班。2019年,“冰丝带”、“冰立方”联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开设“双冰场”制冰人才订单班,为国内冰上运动项目“冰队”培养储备人才”。本次测试活动,全班22名同学来到“冰丝带”进行制冰练习,10名同学前往“冰块”参与工作。

国家速滑馆队队长吴晓南说,他看到的是年轻一代对冬奥会的热情:“场馆的制冰工作量很大,有些任务非常20岁以下的学生辛苦了。同时,通过与国内制冰机和国际顶级制冰机的交流学习,孩子们的自我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吴晓楠说,“这次的制冰工作,中外球队的合作更加默契,做出来的赛道更干净、更白。干净。经过这场战斗,球队对中国队的制冰更有信心了。”测试赛事甚至冬奥会。”

谈到制冰速度,吴小南提到了一个细节。“制冰师马克有个习惯,就是在制冰前留胡子,在制冰后剃掉胡子。但是前天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比计划提前了几天剃了。说制冰时间比过去 14 天提前了 3 天。”

这也是北京冬奥会所有冰场都在做的事情,工作流程一丝不苟,细致到一天一小时一分一秒。

测试活动记录到秒

据国体馆潘忠明介绍,本次测试活动以奥运级别为标准,场馆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到秒级。“我们首先按照国际冰联的相关规则,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桌面推演,也有实际模拟,尽可能多的各种场景对高水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创建,针对这些场景制定应对方案,记录下来,制作成脚本,所有记录都精确到秒,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针对性训练。”

不同的场馆因承接的项目不同而面临不同的压力。五棵松中锋的压力是在比赛时间保证开球准时。“比赛开始前一个半小时,我们体育场队将开始90分钟倒计时,”五棵松中心领队陈爽说。团队参照冰球高水平比赛的过程,对五棵松的倒计时方案进行了测试。

“我们会从比赛开始前的90分钟倒计时90分钟到比赛的那一刻,从体育展示、比赛时间,到颁奖典礼。以及物流等业务口岸全部开放,我特地写了这篇给每个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脚本。” 陈爽表示,这几天他们通过了测试游戏来练习这个剧本,“我们按照这个剧本,前期进行​​了很多演练,确保我们能够在既定的比赛中,按时开球。”能够不漏一秒,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首都体育场的压力来自于冬奥会最受欢迎的两项运动——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届奥运会将在首都体育场的同一冰面上举行,只需两个小时的冰面更换。

同时负责首个体育场馆改造项目、试赛总裁判长的沉玲介绍,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在冰面厚度、制冰温度、防护层厚度等方面完全不同。垫,裁判席,相机位置和景观。,需要网站转换。

此前,第一体有两个预览。第一次更换保护垫需要40多分钟。“之后,我们召开了协调会议,借鉴平昌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的比赛,以及转换后的视频,让各部门了解自己的职责以及如何转换,”沉玲说。第二次,焊盘更换时间缩短至27-28分钟。

为冬奥“练功”:打造基于5G的转播高科技

成功举办一届冬奥会需要什么?需要建立基于 5G 的广播技术,以及满足运动员、观众甚至媒体需求的理解和服务技能。每届成功的冬奥会都需要这些“技能”。

在冰立方,场馆运营团队的媒体服务部非常清楚媒体的需求。根据防疫带来的社交距离要求,测试赛期间,冰立方混采区要求记者与运动员保持2米的隔离距离。

让媒体感动的是,冰立方的新闻团队,了解媒体的需求,清晰地记录了运动员的声音和影像。尽管 2 米的隔离区难以架设媒体设备,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是主动联系了电视媒体,帮助为媒体提供麦克风和调整照明。在混合采访区采访中,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记者迎接路过的运动员,并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和秩序。

防疫黑科技“利器”

严格的防疫要求似乎对场馆运营团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例如,在人流不断的健身房,需要团队在瞬间找到体温异常的人。在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就有这样的黑科技。

4月3日,五棵松运营团队在1000多名员工中准确识别出一名发热志愿者。志愿者在接受治疗时,刚刚感觉到体温有些异常。这个黑科技就是粘性温度计芯片。

五棵松体育中心医疗防疫副主任尹金树展示了这款黑科技防疫工具。只需用创可贴将手指大小的体温芯片贴在腋下或上臂上,然后将设备绑定到移动应用程序上。被测者体温数据的变化会在手机页面上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可以自动测量并自动上报到后台。. 据此,当天防控侧值班人员及时作出反应。

尹锦树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找到患病工作人员后,场馆启动救治防疫机制,同时开展流通工作。“在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来之前,防疫系统得到了很好的检测。”

防疫的要求,正在引发北京冬奥组委对新技术的需求。在本次测试赛中,一些经过实战测试的高科技手段,让原本受限于观赛的国际体育迷们解锁了一种更自由、超乎想象的观赛新方式。

用“自由视角”技术观看比赛

在国家体育馆,有冰球比赛进行测试活动。赛场外,北大“科技冬奥冰雪VR”项目组成员盛晓杰的手机屏幕上,正常比赛的运动员正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奥那样,做着“子弹时间”旋转。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使用自由视角技术观看比赛是前所未有的。” 盛小杰在手机屏幕上一扫,正在进行的游戏画面就会改变角度。选择角度后,松开手指,游戏将以新的角度开始。

这样的画面只使用了200米的圆形轨道,40个摄像头,以及拥有自主产权的前端算法。当然,中国也设置了5G数据传输环境,保证观众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在手机上看到这样的画面。

除了手机,电视和头盔也将成为“自由视角”看球的终端。北京大学教授、“科技冬奥会”项目负责人陈宝全介绍,未来会场馆转播,转播路径可以设计,就像拍戏一样。

“VR的效果是提供一个自由的视角。和之前的电视直播不同的是,有几个摄像头位置,由导演切换。以后的直播中,你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定义自己喜欢的游戏位置。” 陈宝全说。

之后,大容量的视频信号将通过广电网络、5G网络、互联网等各种网络传输到云端和中央服务器,最终通过网络回传给每个用户的终端,如如电视、手机、头盔等。

冬奥会 开幕时间_冬奥小项会项目有哪些

最后更新于:2022-02-10 12:44:26

北京时间今晚7点,第23届冬季奥运会将在韩国平昌开幕。平昌冬奥组委主席李熙范表示,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他将尽最大努力为世界带来一届精彩、和平的奥运会。开幕式的焦点,除了朝鲜代表团,主火炬是如何点燃的,也勾起了大家的胃口。

今天是冬奥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天,火炬也来到了即将举办冬奥会的韩国平昌。上午冬奥会 开幕时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参加了火炬传递。

在为期101天的接力活动中,火炬通过机器人、牛车、热气球、海边、洞穴、朝韩非军事区附近传递。历经2018公里、7500名火炬手,旅程终于落下帷幕:平昌奥林匹亚体育场,冬奥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

开幕式上举行的点火仪式如何满足了人们的胃口。据韩媒预测,今年的点火仪式可能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

开幕式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冷”。据平昌奥组委称,开幕式当晚气温将在-2度至-5度左右。此外,将举行开幕式的平昌奥林匹亚体育场是露天场地,体温会更低。韩国气象厅副厅长表示,平昌所在的江原道比韩国其他地区更冷,建议观众准备厚衣服等防寒装备。

平昌奥组委在开幕式上为观众准备了温暖的“六件套”,包括温暖的宝物和帽子冬奥会 开幕时间,并允许运动员提前离开体育场。开幕式还将提供帐篷供暖设备,并安排医务人员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