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中央之国的形成】——冀州.并州幽州

最后更新于:2021-12-27 09:11:25

作者|文俊轩

来源 | 地理看世界

中央王国的形成 [第 4 部分]

大江之北——冀州。并州。幽州 (2)

在平原上,分隔两个行政区域的最佳地理特征是什么?答案是河流。你和姬,或者燕和赵,也需要这样一条河来帮助隔开两人。这条河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也就是易水在名句“风不流水寒,壮士远去不归来”中提到的。

战国时期河北平原地理结构图

公元前227年,当秦的统治势不可挡时,燕试图刺杀秦王以延长他的国家财富。荆轲在易水告别了燕太子丹、高监利等人,踏上了不归路。之所以在这里告别,是因为这条不起眼的河流是当时燕赵的分界线。燕人为了抵御南方的压力,甚至沿沂水线修筑了长城。

雁南长城示意图

沂水的源头在太行山脉的东侧,分为北沂水、中沂水和南沂水三个源头。时至今日,河北仍能见到北一水和中一水,而南一水已更名为“包河”。然而,正是这支“南夷水”在两千多年前承担了燕赵分地的任务。说起来,南怡水的发源地在中国还是比较有名的。相信在红旗下出生、在红旗下长大的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狼牙山五英雄”的故事。是的,你没看错,瀑布河现名的“南一水”就是源自琅琊山。

狼牙山

狼牙山现属河北省黟县。包河入平原区后,从原河北省徐县县城(2015年后并入保定市南部,更名为徐水区)经市向东。注入河北平原最大的湖泊白洋淀。从这个角度来看子龙郡,现在雄安新区的这个湖,在2000多年前应该是燕赵的分界点。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战国时期,南夷水并非注入白洋淀,而是由北向东注入黄河,再从今金石所在地入海。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两汉分治的“新莽”时期,黄河下游南移至现在的位置,即山东东营一带入海。黄河老道流经天津的一段,将华北平原北部不受黄河控制的河流整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海河水系”(海河)。目前有天津港)。如果要在今天的地图上找到东汉游与燕的大致分界线,简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保定市北部的徐水区向东画一条连线到天津港。另一种是寻找包河和海河水道,

秦前河北平原地理示意图(李云鹏转载)

使用第二种方法,你得到的分界线相对更准确。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乃至汉代,渤海湾的海岸线都比现在更西。天津市至天津港40公里的土地和狭义的海河实际上并不存在。当时,真正承担了黄河入海口功能的正是海河上游的“子牙河”。另外,你千万不要以为进入东汉以后,黄河就只是停留在现在的位置。在兖州部分,我们将详细解读这条喜怒无常的母亲河在华北平原发生了多少次变化,这片土地的历史有多么深远。

东汉的幽冀分界线直接继承了河北平原的燕赵分界线,但在首次扩展到平原时做了些许调整。向本伸出援手,将现在的保定市区划入幽州的范围。当时,从这条分界线到北京最南端的房山区,行政上属幽州治下的涿县。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到这个二级行政区域,是因为三国英雄中有两个非常核心的人物:刘备​​和张飞都是卓君出身。

东汉十三州

没有证据表明刘备和张飞在开军前有私人关系,而刘备和公孙瓒有同学(卢植门下拜),私交很好,但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关心的。更值得关注的是刘备“中山景王”之后的地理背景。

知卓君属幽州,幽州属燕国故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三国奇缘》中,张飞称自己为“颜仁张一德”(虽然他在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自己)。那么,自称“中山皇后”的刘备是否也算颜人呢?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刘备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来表明身份的。从标题可以看出,他的封地应该叫“中山国”。那么,中山景王后刘备是如何成为卓君人的呢?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卓君以南就是中山国。

战国英雄中,中山国若要评价另一位八皇子,无疑是最有实力的候选之一。建立这个附庸国的民族不是中国正统,而是一个叫做“白帝”的边缘部落。在东夷、南蛮、西融、北狄、华夏五方格局中,“狄”被归类为北方边缘民族。晋国在山西高原的扩张,主要是与后缀为“狄”的各部族的博弈。

在晋国的重压之下,原本在晋北高原以农牧业为主的白帝被迫迁徙到太行山(更早的陕北高原)。公元前5世纪末,金朝分裂后,一支名为“咸鱼”的支脉顺着沂水以南的黄河另一支流“汤河”而下,在此建立了“中山国”。太行山东麓。为与汉中山国相区别,可称为“仙域中山国”。

仙域中山县的位置

沿唐河渗入河北平原的咸鱼中山国,站稳脚跟后继续向南扩张,将控制线延伸至黄河左岸的另一支流沱沱河。也就是说,咸鱼中山州以唐河、沱沱河流域为核心,北起保定,南至邢台,覆盖了大片河北平原。

这样一个背景不那么正统的边缘部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在制度上模仿中国国家,同时又不放弃原有的优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原本活跃在山区的仙域白帝,在开始为国家建城时,还是更愿意将都城置于山地平原交汇处的丘陵地带。

城内独特的群山设计,赢得了“中山之乡”的美誉。一旦受到致命一击,其残部将战略性地撤退至太行山休养,然后东山再起(凭借这一优势,中山历史上曾两次成功恢复)。

东汉地理行政图

如果仙域中山能活到秦扫六合,或许“战国七侠”这个词会变成“战国八侠”。但是,以河北平原为经济重心的燕赵,显然不愿意看到中山国在其中建立。公元前296年,通过“胡伏旗骑射”的军事改革,了解到边缘民族军事优势的赵国不仅成功地扩张到了河套地区,而且一举解决了中山国的大祸。一举将领土扩大到南方。沂水一线。

赵中山地缘关系图

之所以重温三国时代《仙域中山国》的历史,是因为在地理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历史上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西方为例,欧盟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创始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如果你在地图上圈出这6个国家,与9世纪初德国人建立的“查理曼帝国”对比,你会发现它们的范围是完全一样的。

“查理曼帝国”只存在一世,分裂为三个部分: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分别对应现在的法、意、德三国) . 从历史角度看,今天的欧盟无非是用新瓶装旧酒,重复1000年前查理大帝的努力。

查理曼帝国的地理结构

三国时代,也有这么一支不那么正统的割据势力,依靠太行山脉的防御优势,重演中山国的历史。这支部队就是“黑山军”。黑山军起源于“黄巾军”,是黄巾军中的最强者。

在袁绍与公孙瓒争夺河北的战斗中,他曾作为重要的第三方势力参加。公元205年,曹操庆在大河以北镇压袁绍最后残余的军队后,黄巾军的首领张焱率领的最后一支黄巾军成为曹魏阵营的一员。

“家国、天下”的社会结构,使中国历史上那些在乱世中求得一席之地的军事集团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一支军队的背景,往往与其创始人成长的地方有关。黑山军最初是由两股力量联合组成的,包括在唐河流域发力的“张牛角”和在沱沱河起兵的张焱(原名楚焱,后称张牛角)盆地。张牛角死后,统一了两股势力。更名为“张燕”)。知道这南北两股势力,都是以仙域中山国的故土为背景后,你应该不会对他们的结合感到惊讶。

需要说明的是,仙域中山国的旧址,并非全都托付给了汉代刘备的先祖。汉代中山王国保留了中山王国的原始核心地——唐河流域。至于西南的沱沱河中上游,则分别划分为“常山郡”(此期间常山郡曾两次废为“常山县”)。也就是说,从汉朝的行政区划来看,张焱及其所代表的权力来自常山国,而张牛角则属于中山国。

广义上讲,黑山军的范畴可以包括活跃在冀州太行山区的黄巾军(据史料记载,至少有25支)。张炎以常山和中山这两个“仙域中山国”的家园为基础,相当于这个松散联盟的首领,也是狭义上的“黑山军”。

至于帮助黑山军队摆脱官军围剿的“黑山”,则位于沱沱河北岸太行山脉,现属河北省坪山县。距离张焱长大的沱沱河平原上的“正顶”只有几十公里。目前,在这片山地土地上,还有黑山关、黑山关村、黑山大峡谷等标有“黑山”的地方。

论实力,拥有数万精兵的张衍,也算是三国初期的皇子了。后来回到曹操身边后,侯百香得到了名号(死得很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正定和和平山周边的县城想画一个历史名人来打旅游牌,张彦和他的黑山军队也是一个选择。

但至少对于正定来说,这样做应该是不屑的。因为如果要打出旅行牌和三国牌,正定人还有一张比较出名的王牌——赵云。《三国奇缘》中,俗称“常山赵子龙”的赵云与张彦同名,同在常山国镇定县。再往后看,秦末汉初在岭南之地建立“南越国”的赵佗,也是真人。

这里所说的“正定”,就是现在的正定,汉代以前称为“东元”。清雍正皇帝继承皇位时,为了避免名声,两千多年的名字被迫改名为现在的“正鼎”。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镇定不仅更名,位置也变了。原址原在沱沱河南岸,今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北郊东谷城村。后赵云(南北朝北齐时期)300多年后,镇定城迁至今户沱河北岸。

位于沱沱江以南的镇定市,长期以来一直是常山县的政治中心。迁至北岸后,进一步确立了呼沱河流域地理中心的地位。只是风和水一转。20世纪的一场科技革命,再次将呼沱江的重心转移到了南岸。

1904年,正泰铁路建成。所谓“正泰铁路”,是指从正定到太原的铁路。从地理上看,它相当于一条贯穿太行山脉、连接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大动脉。与较早开工建设的“京汉铁路”(京武汉)相交的位置,将使已更名为“正定”的镇定市升级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时代。

正泰铁路图(横屏)

但经过勘察,工程师们发现,通过呼沱河南岸的“正泰铁路”建设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将两条线路的交汇处放在河流的南岸(否则,就必须建一座呼沱河大桥)。

最终,正定铁路的起点被放置在了正定管辖的一块农田上,但与市区隔河相望。由于这片农田分属石家庄和修门村两个村,因此这座因铁路而繁荣的城市被命名为“石门市”。

1947年,步入解放序列的石门市因与时俱进的潜移默化心态,更名为“石家庄市”。至于“石门”二字,还没有完全成为历史。至少在喜欢用地名来命名道路的魔都上海,有两条以石门一路和石门二路命名的道路,可以用来致敬这段历史。搞清楚了这一切子龙郡,我们才知道,镇定(Zhengding)的历史地位多半是建在沱沱河北岸,但是大家都喜欢的赵云,按照本土化的原则,真的很像“石家庄”。赵子龙”。

好吧,我承认,我个人不能接受这种名字。幸运的是,目前正定行政上属于石家庄。这座省会城市,似乎很不好意思和自己的一个县城争夺三国名流的归属权。但话虽如此,无论是从还原历史原貌的角度,还是从更多发展的角度,将“正定”升级为石家庄的一个区,再将整个石家庄市更名为“正定市”,都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的历史遗产。

但如果真想让石家庄人选择,有些人应该更喜欢“常山市”这个名字。一是常山在历史上具有较高的行政地位;另一个是赵云自称是“常山赵子龙”。悲剧的是,浙江已经有了一个“常山县”。“常山”的历史遗产,在河北平原似乎更难再现。

一个城市是否需要更名取决于实际需要,这里不关心。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常山”背后的地理原因。“常山”之名来源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地标——北岳横山。是不是很奇怪?北岳横山位于山西高原北部,距太行山东麓的“常山国”数百里。他们之间怎么会有联系呢?

这是因为“五圣山”虽有称衡山为北山之说,但早在周代就已出现,而我们现在在山西浑源县看到的“北岳横山”只是在明末清初。接受约会。在此之前的大部分历史中,北岳横山位于河北省阜平县东北部的太行山脉(现称“大帽山”)上。

东汉行政地理图

当你在地形图上找到“古横山”的位置时,很容易感觉到这座担负着唐河和沱沱河分水岭任务的历史名山,曾经是仙域中山王国的一部分。至于为什么3000年前定位的“北岳横山”要搬到现在的位置,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随着中央王国的扩张,太行山脉上的古横山,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位置,都已经有些偏向东南了。

现在问题又来了。纵然古横山位于仙域中山国,汉朝一分为二,成为常山国/君名的由来,那么这个行政区域也应该叫“横山”。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汉初在这里设计的行政区,确实被称为“横山县”。只是后来为了避免汉代刘衡皇帝的名字,才改名为“常山”。

如果不是这个变化,我们在《三国奇缘》中看到的就是“横山赵子龙”。但如果是这样,恐怕有人会误会赵云是山西浑源人。顺便说一下,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恒娥,也受到了同样的禁忌事件的影响。恒娥这个名字,似乎有些陌生,但说起她后来的名字“嫦娥”,在中国应该比赵云还要高。

通过对中山国、常山、镇定等地理标签的解读,相信大家对冀中平原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山川的存在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下一节,我们将继续将目光向南移动,看看冀州南部的地缘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至少,大家应该有兴趣知道,几年前大肆炒作的曹操墓,从地理背景来看,可信度有多大。

世界地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