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工作计划推进表

最后更新于:2022-01-07 10:37:21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坚决做“主引擎”

面对巨大机遇,唯有坚定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坚决承担起“一个带头人”的政治责任,担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2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市、区多部门负责人发现,大家本着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提到要切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城市的活力水平和城市功能。强有力的举措将把城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不负重托。

市交通局局长徐斌:

今年推进174个交通项目,巩固交通保障能力

武汉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机遇: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将武汉定位为“经济版图的钻石” 从全省看,武汉已被省委确定为“一人带头”位置,同时被赋予了“交通引领”的新使命,这就要求武汉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也需要服务各类资源。

武汉正在建设“商贸物流中心”,这将成为推动交通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当好武汉都市圈“班组长”,进一步把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机遇,全速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不断夯实交通基础以辐射为驱动,积极开辟国际交往新渠道。今年,武汉计划推进交通项目174个,力争完成交通综合投资466.3亿元。

2021年,武扬高速、武大高速、铁水联运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天河机场第三跑道、五田高速、吴淞高速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加快双流长江大桥及其连接工程、侨孝高速二期工程建设,环线高速中北湖段改扩建,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推进城市圈大航道南北段、长江大桥及连接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此外,巩固航空客货“双枢纽”合力,力争开通1-3条国际货运航线和8-10条国内客运航线;积极推进沿江高铁武宜段、武合段、武汉枢纽直通线等项目建设;支持中欧(武汉)班列年运营400列,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运输、沿江多式联运,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市发改委主任孟武康:

武汉城市圈共城,率先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武汉将围绕“建设支点、引领引领、谱写新篇章”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发挥“一个主”作用,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武汉城市圈协同城市化发展将从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便捷城市圈,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共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统筹信息网络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互保能力。活力。二是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创新城市圈,显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四个主要集群发展领域。三是推动高水平协作开放,打造开放城市圈,协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共同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共享城市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化,促进政府服务互认,创新社会协同治理模式。五是加强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治理,构建绿色城市圈,共同开展生态建设一是重点项目推进,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共同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六是深化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圈,创新城镇化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土地供应保障机制,

市水务局局长周庚:

依托水利优势,打造世界知名滨水生态城市

武汉一是重点项目推进,两河交汇,三镇并立,数百个湖泊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这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承担省委提出的“一个引领”使命,要立足武汉水利优势,贯彻新时期水治理新理念。构建水治理新格局,统筹水环境、水生态、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海岸线“五水一岸”,着力打造世界著名的滨水生态城市,做武汉城市圈的“主人”,建设平安水、生态水、人' 生活用水、创新用水。为推进水务现代化做出表率。

以安全水务建设为榜样,建设安澜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继续加强达标堤防和水库加固,继续提高泵站、港口和渠道的排水能力,加强脆弱水点管理,加快蓄滞洪区优化调整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系统。高水平规划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打造水、沙滩、城市、人和谐共存的亲水空间。

以生态水务建设为榜样,构建水清、绿岸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深入推进“三湖三河”、东沙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污染截流和源头控制,深化管网改造,治理溢流污染,提升污水处理质量和效益,并持续改善水环境。开展富蕴河、汉北河、通顺河、梁子湖、泸湖、虎头湖等跨城河湖综合治理,促进水系连通和水生态修复,大力改善河湖水质,并减少劣于 V 类和 V 类湖泊的湖泊。

以民生水务建设为榜样,构建安全优质的城乡供水体系。推进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建设梁子湖等应急水厂,打造平战结合、多源互补的“双水源”城市。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二次供水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升级。探索实施优质饮用水试点。

以创新水务建设为榜样,构建智慧高效的水务管理现代体系。统筹规划水空间、水资源、水要素,建立长江采砂等联合执法机制,推进数据共享、调度、联动智慧水务“一网”建设,创新水资源配置,建立水生态补偿、水价机制、水权交易等体制机制,建立流域内江湖联动机制,使武汉的水利优势发挥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武汉“组长”发展与城内发展。

黄陂区委书记曾胜:

全力服务武汉“主引擎”,着力打造全省第一县域经济区

“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市坚决担负起全省协调发展“一个领导”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全省高企的“支点”作用。 ——质量发展。黄陂作为武汉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的主力区,作为全省第一个县级经济、千亿级经济体,有责任、有能力全面落实省和市区域发展布局和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精神,全面融入全市“五个中心”建设,力争打造全省第一个县级经济区,助力武汉“ 一位大师带领“开题”。黄陂区委书记曾胜说。

一是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扩大区域发展规模和能源水平为重点,依托武汉天河空铁综合交通枢纽和铁水公共空中综合交通走廊建设,着力打造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4000亿产业集群、珠宝时尚、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临空现代产业园(中日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千川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三千亿产业园,是基石区域高质量发展。力争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200亿元,“末”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800亿元。

二是在两个周期的融合上展开新的博弈。按照“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国际贸易平台”的定位,推动汉口北市场整体升级换代,打造“商贸+物流、国内贸易”的高水平武汉国际商贸城+外贸,线上+线下”商旅是武汉融入国内外双周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节点。加快建设港口、工业、城市一体化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武汉建设成为国际开放门户和产城融合的航空城市。

三是树立乡村振兴总体标杆。充分发挥大都市近郊、好山好水、木兰主题文化等区域资源优势,以及“全国有影响力的全球旅游示范区”“有一个风景区叫黄陂”全球旅游品牌优势,依托世界一流的甘露山文化旅游城,以车站式文旅综合体为支撑,加快国家旅游示范区从郊游、区域游、观光游到休闲的转型升级旅游、度假旅游、国际旅游目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成“十四五”规划

新洲区委书记赵立红:

加快打造产业集群,辐射周边地区

“作为武汉东北部的新洲区,既要在全省‘一个主体’的总体格局中担负起建设长江新区副城的重任,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港口物流枢纽作用,辐射带动黄冈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支点作用是辐射周边。”

新洲区将按照全省规划布局和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打造阳逻国际港口金融贸易、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高新、正威集团新一代40亿元产业。半导体和信材料、吴川重工、船舶和海洋装备是千亿元的四大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形成“亮第一产业、强第二产业、壮三产业”的现代产业格局,提高产业基础水平先进,产业链现代化。

加快阳逻国际口岸建设,增强连接江海和外贸进出口功能;加快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商业航天上下游全产业链。同时,引进一批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主动对接光谷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光谷资源和智慧北移,加快“星光双谷”联动,打磨“星谷”名片。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域产业整体升级,

蔡甸区委书记陈新爱:

坚持项目为王,确保第一

“蔡甸区将坚决贯彻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和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精神,积极融入省、市布局,力争在全市建设中更多彰显蔡甸责任,展现更大责任”。五中心”。蔡甸有助于增加蔡甸的份额。”

全区将以不争第一的顽强努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省县域经济跻身“五强”。全区将坚持项目为王,争分夺秒投资,日夜争分夺秒,争当金牌“店铺第二”,服务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确保落实好各项工程,力争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

始终高举工业强区旗帜,以61平方公里蔡甸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实施产业基础设施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加快格力智能装备产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园区和牧野汽车装备产业园。支持伟巴斯特、博格华纳等重点企业提升产业能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产业转型,做大做强新时代“蔡甸制造”,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合理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充分发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工业园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先行者和试验田作用,坚定不移地全面扩大开放,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长江日报记者王倩、马振华、王毅仁、刘娜、李毅中、张衡、通讯员吕作武、周刚、徐涛、黄金波、廖玉智、程树雄、刘慧、王林军,协调人:杨明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